郑晨的头像
中学生“人文诗性”的培养——《学好语文》周末夜话往期回顾第2期
郑晨 发表于 2015年01月8日 星期四 15:15
 

《学好语文》1227日访谈回顾

主题:中学生人文诗性的培养

主讲:宁冠群老师

 前建平中学图书馆馆长,进才中学把关老师。只要和宁老师接触,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其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谦逊的谈吐遮掩不住其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和感染力常常令人叹服。

主持人:郑晨 

摘要:语文教学到底教会孩子什么?“人文诗性”具体是指什么?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益处?目前的现实和学校教育关于“人文诗性”的培养现状和改进;家庭教育当中怎样帮助孩子涵养人文诗性。

 

宁老师:很感谢宇光老师的努力用心,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群体聊天的机会,我想与其说访谈,不如说是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的一席夜话吧。记得我在优友会群聊里发过一首习作小诗,姑且引用其中两句,作为我们今天夜话的引言:优雅群聊集智慧,兰香菊韵洽同襟。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这半个小时的美好时光。

主持人: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好像有点空泛,语文老师教语文到底教什么?

宁老师:记得2008年高考前夕有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教了三十多年语文请说说语文这门学科到底教什么?我当时很惊讶他能提出如此深层次的问题。沉思片刻,我用了一个比喻来概括我的观点:语文教学是为学生播种一棵双枝并秀的长春藤。其中一枝为语言能力,另一枝为人文诗性。这两者伴随人一生的修炼,永无止境,所以长春。当时他颇为感慨地说到,人文诗性这一枝好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建平学子。后来我把我的这个观点写进了我的一篇文章《不信东风唤不回》,发表在湖北《中学语文》杂志上。不知各位朋友的孩子语文学习是双枝并秀呢,还是一枝独秀,一支残缺?

关于语文能力如何培养,每个语文老师都有一些带规律性的通用策略和自我个性化的实践经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我个人管见,语文能力的建构,好比一座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的顶点是认识能力,塔的四角分别为听说读写能力。也可简化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是认识能力,底角b为吸收能力,底角c为表达能力。认识能力不高则无论读还是听都无法见人之所未见;无论说和写都无法言人之所未言。认识能力从何而来?从听读吸收中丰富凝聚,从说写表达中提炼深化。以此类推听读吸收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托认识能力与说写表达能力,说写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依托认识能力与听读吸收能力。所以三者互为条件和因果,彼此呼应与互动。否则单方面的训练未必有效。其中阅读教学最受语文教学重视,用的课时最多,课堂对话最合时尚,但似乎始终走不出高低效的幽谷。我曾在一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还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网上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受时间场合限制,在这里不便展开,只能姑且泛泛而谈,有请见谅。

主持人:请解释一下人文诗性的具体内含指什么?你为什么主张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诗性教育?

宁老师:所谓人文诗性,简而言之,就是能用用诗意审美的心态与眼光善待自我、关爱他人,用诗意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社会,从而葆有健康优雅的人生情趣、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也就是人生艺术化的审美追求。看起来好像有点阳春白雪,可生活已进入小康社会,物质生活的需要基本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日方升。有人预言三十年后的人是追求幸福而不追求成功的一代。人文诗性无疑是追求内心幸福优雅的必要素养。对提高人的精神海拔至关重要。因此,对孩子面向未来未雨绸缪的关注与人文诗性的着意培养是不是很有必要?

其次,今天的基础教育应试较量激烈,工具理性膨胀,功利竞争呈一边倒趋势。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一再批评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是在育分,不是在育人。一针见血,发人深省!育人就必须育有人文诗性的人,孔子说君子不器,工具理性教育其实就是铸器教育。你愿意孩子被浇铸成人性光泽褪去的有用之么?如果不愿意,且指望孩子将来既成功优秀又幸福优雅,那么趁青春韶华育人文诗性,恰是雨润花开的好时候。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必须从学生明天的发展着眼当下,发挥学科育人的优势,自觉尽心于学生人文诗性的培养。尤其是处在当下人文诗性被工具理性挤兑得芳菲凋零的时候。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也许尤为关键。

主持人: “人文诗性教育是不是要通过教会学生读诗写诗(或叫诗教)来落到实处?

宁老师:人文诗性的培养途径多多,其中读诗写诗(或者接受以审美为旨趣的诗教)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黑格尔就认为诗是最高的艺术,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所以培养诗性不仅限于诗教,从其他文学作品及艺术的欣赏和创作中,同样可获得人文诗性的滋养。譬如,宇光老师所练习的陈氏太极拳中就不乏人文诗性的生动演绎:如太极拳与古筝古曲的琴拳对话中,新架二路演绎渔舟唱晚,新架一路演绎平沙落雁,陈氏太极剑演绎梅花三弄,还有陈氏太极与古筝诗词吟唱的多元融合等等。都体现了文艺与武术结合,阳刚与阴柔兼美,体能锻炼与精神愉悦交融的诗性唯美境界。所以太极拳中有哲学,有艺术,也有诗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朽的经典,是人文诗性涵养之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有氧修炼。不过,要真能领会和欣赏其中的意境之美,恐怕还是得有点诗性文化的底蕴。你说对么?

再补充几句。学校诗歌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缺少有效的诵读训练,是一大遗憾。中国语言文字自从南北朝时沈约等人研究出了四声平仄韵律的规则以后,诗人作家的创作无不对语言的声韵节奏有精益求精的唯美追求。在这声韵节奏的抑扬顿挫、起伏跌宕里寄寓着作者微妙的感情变化,唐宋以来的格律诗词更是将这种情韵相生相谐随的表达艺术发挥到深刻微妙的境地。因此古人特别强调诗当吟诵以通神,强调因声求气。今天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如歌如咏的吟哦,仍当声情并茂的诵读。如此方能获得对作品情思意绪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愉悦的体验。韩愈讲气盛则言宜,姚鼐讲因声以求气。非朗声诵读不能得其。俞平伯就说过:诗词于空里传神处,吟诵有时比解释更为切用。曾国藩在家书中教他的儿子也说:李杜韩苏之诗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所以经典诗词文章一定要热读(带着感情放声朗读),涵泳其中,浸润其中,心驰神往,感同身受。这才叫欣赏。冷冰冰的分析来分析去,终究和作品隔了一层,难得神思飞跃,分享陶醉,体验真切。当然,诵读的艺术最好还是要有人教授指点才能欣赏掌握得更好。可惜今天大多数中学生只会念诗,不会朗诵,终归遗憾!

人的精神生命可以从三个方面达到自我超越与完善:一是宗教,二是哲学,三是审美。三者中审美体验与现实生活融合最为密切。因此蔡元培提出美育即宗教的论断。具体而言,一个懂得审美追求又有人文诗性的人,是不会蝇营狗苟、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破坏自然的,是不会乱穿马路、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是不会好议人非、热衷八卦他人、炒作别人隐私、散布流言蜚语的,是懂得君子慎独行为文明检点、谈吐优雅亲和的。因而他自是心境明朗开阔、胸襟坦荡磊落、内心平和愉悦、幸福体验丰富多元的人。可见人文诗性、审美修养是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境界的。语文新课标对教育的目的如此阐述:培养在未来社会拥有独立和完整人格、具备文化精神和文化意义的、能够诗意生存和高尚生活的幸福的人。没有人文诗性如何成长为能诗意生存高尚生活的幸福的人所以,我们不妨采纳先知穆罕默德的建议:如果你手里有两块面包,请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吧。

主持人:审美修养有这么重要么?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美育效果如何?

宁老师:按理说,学校的确应该五育并举,美育重要自不待言,许多学校在美育探索与实践方面的确也卓有成就。只是,美育是一种情感体验教育,这是无法用分数量化来评价的,因而在应试教育注重量化评价的背景下很容易被虚化、泛化、边缘化。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学生的亲身感受能证明。如音乐和美术课程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诗性?还是被考分、考级功利化了?这要因人因课而异的去作反思和考量的。语文学科当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诗性,但因为高考不考、没法考,也难免有所淡化。不过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很重视文学审美教育,重视诗教。如我所在的建平中学语文老师们就很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总之,就大面积的整体而言,学校的人文诗性及审美教育并不都尽如人意。于是,从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立意出发,家庭教育独具一点匠心便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教育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培养独眼龙,而且是左眼独眼龙所谓左眼独眼龙即是习惯用单一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尤其是周围的人生与世象。用这种左眼来看世界,往往满目灰黯,无一是处,导致思维片面、情绪偏激,甚至尖刻怨怒,堕入总是对现实不满的愤青、另类。长期被这种左眼看世界的偏见所拘囿,必然心态怨愤、郁闷难消,胸襟狭隘,一叶障目,又何从体验幸福与愉悦?当然,批判精神很重要,没有批判就难有建树,但建树离不开真善美,需要用右眼审美看世界,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于是内心才觉得光明,觉得温暖,觉得希望在前,觉得人生美好,幸福感便油然而生,不会被灰暗所遮蔽,不会被忧郁所笼罩,不会被失落所摧败。所以只有左眼右眼平衡看世界,世界才更客观,生活才更美好,人生才更朗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诗性的审美教育关乎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幸福感受的能力。

主持人:既然人文诗性如此重要,那么请说说你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诗性的?

宁老师:据我的初步尝试,一是改进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们欣赏佳诗美词的兴趣,二是渗透在日常必修课的教学中,三是开设诗词读写的选修课,四是开设人文诗性的讲座,五是指导诗社创作或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旧体诗词写作比赛。浅尝辄止,略有点收获。其中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意会境、读写结合、习作分享、切合生活等。学生最感兴趣的看来还是教师的习作与同学们分享、示范引领和诵读涵泳。这样说起来难免空泛,如果能切合图片、画面、作品、情境、生活故事或教学案例来具体汇报,可能会更直观生动一些,感受体验会更深切一些。有道是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时空环境所限,请原谅我的笼统和过简了。

主持人: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涵养人文诗性?

宁老师:我觉得家庭教育也是半教半熏的影响子女的,父母应以身作则重视自身修养人文诗性,无论耳提面命的还是潜移默化的,父母都要起到典范作用。父母十分雅,孩子便有五分雅;父母十分俗,孩子必有八分俗。因为学俗易,学雅难。家庭的审美价值导向对孩子的影响最常态也最深刻。不到位,易落空,于是爱国主义诗人龚自珍的儿子会带八国联军去火烧圆明园,歌唱家的爱子会一再暴力犯罪。不移化,易苍白。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教不讲艺术,反而导致逆反。父母被手机微博绑架,孩子也不会捧读书本。父母崇尚名牌,热衷臭美,孩子很难恭行节俭。还有,家庭物质环境优雅一点固然能起氛围熏染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钟鸣鼎食之家,偏出纨绔浪子,高俅薛蟠是也。家徒四壁之寒,养成精神贵族,范仲淹欧阳修是也。所以父母的人文诗性价值观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正能量。现实中低俗的东西太多,负面影响无孔不入,我以为家庭教育应适当避俗趋雅。毛泽东的老师主张旧书常读出新意,俗见尽弃做雅人,仍可作为我们今天的一种追求。当然,俗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我们只能做到习俗而不趋俗,随俗而不媚俗,入俗而不鄙俗,尚雅而不绝俗。不知您以为如何?

又比如,国人小康富足了,花钱自然就可阔绰一些,随心所欲很开心。到外国大城市抢购奢侈品,成为时尚,外国人很欢迎中国游客,眼睛盯住这些中国富人的腰包,但骨子里却鄙视这些人的俗气。另一些人则青睐外国名牌商品,名衣名裤名鞋名领带名表名包名香水名珠宝名首饰,当她穿戴一身异国名牌喷着法国香水从你身前飘过,鹤立鸡群,气度不凡。但看似浑身珠光宝气的华贵里,却总掩盖不住几分宝里宝气的低俗。因为由内而外的精神气质是没法化妆出来的。清代人张潮给美人如此下定义: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不是以法国香水为香哦)。这种美人是典型的大家闺秀风神,精神贵族品格,拒绝名牌玷污的。因此,粗服乱头不掩天姿国色,浑身名牌透露炫富低俗。内在决定外在,人文诗性涵养的是高贵大雅的精神内在,不需要包装的自然美艳。

有句流行语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的确如古人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是通常人们远忧的是与世竞争,建功立业的外向能力,而不大会留意与世无争的精神发育、幸福酿造等生命的内涵发展。与世竞争的外部能力可以通过技能培训速成掌握,与世无争的内在涵养却须点滴渐积成沧海的孕育来自我渐进升华。人生精神成长的渐进发育是有季节性的,大自然今年鲜花凋零了,明年春花还会再开,而人生的春天只有一个,达尔文的感叹正是萧瑟深秋里春芳不再来的怅惘。吉莲一首小诗让她留下美丽少年春香犹在的温馨,也许很多人到了中年回望青春只有一片苍白与灰暗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父母着眼孩子未来幸福的深衷,也许不能只停留在外在功利竞争能力的起跑线上吧?这也是我将自己所作的一个学生讲座命题为《青春韶华的诗性涵养》的缘由。

突然想起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引述过一位哈佛大学老教授的话,大意是哈佛教会了学生怎样奋斗成功,却没有教会学生怎样生活幸福。也就说教会成功学,没教幸福学。此言可谓发人深省!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今天就聊到这儿吧,郑老师。关于今天“语文教什么学什么”的话题,因为有关“语文能力培养”的讨论习见习闻,所以从略,重点汇报了关于”人文诗性培养”的一点管见,仅供参考而已。请不吝批评。此刻窗外正好半规凉月,一覽晴空。蓦然想起两句旧作:花落无声香满苑,雁来有信月当楼。似乎颇切合今宵微信夜话的情境。笑我卖弄了吧,郑老师?让我们一并诚祝各位朋友的孩子都能学好语文,”双枝并秀”,幸福成长,诗意常春!谢谢郑老师,谢谢各位朋友!再见!

------------------------------------------------------------------------------------------------------------------------------------ 

以上是201513日《学好语文》群周末夜话回放。

最新一期周末夜话的主题是“关注生活,提升语文能力”,欢迎参加!

参与方法:加入微信群即可参与。《学好语文》系列微信群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几位造诣非常高的语文专家,出于对于语文教学的热爱和激情而建立的。

“学好语文”:话题播出时间:1月10日(周六)晚8:00-8:30.(此群人数超过100人,按腾讯规定需要开通微信支付方可加入)

“学好语文2群”:话题播出时间:1月17日(周六)晚8:00-8:30.(此群可直接添加)

加群办法:添加微信号 silviazc 为好友,写明群名称要求入群即可。

 

注:没有微信的朋友或者同学可以加入QQ群,同样可参与《学好语文》周末夜话,并能获得更多语文学习资料。

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群号:312049334)